热点推荐
联系我们
  • 联系人:毛经理
  • 服务热线:13884884460 15964880885
  • QQ:2832275644
  • 地址: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工业园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动态

PE木粉制造过程详解

发布时间:2025-09-08 10:40:38作者:超级管理员浏览量:0

PE木粉制造过程详解

PE木粉(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)的制造过程是将木质纤维与聚乙烯(PE)树脂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复合,形成兼具木材质感与塑料性能的新型材料。其核心工艺可分为原料预处理、混合改性、成型加工三个阶段,具体流程及关键技术如下:

一、原料预处理:确保材料相容性与稳定性

木粉处理

来源与粒径:木粉可来自废锯末、竹粉、稻壳粉等,粒径需控制在40-100目(过细易团聚,过粗影响分散性)。例如,100目木粉因表面粗糙度适中,与PE界面相容性z佳,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。

干燥与除杂:木粉含水率需低于5%,否则加热时水分蒸发会导致材料内部产生气泡,降低力学性能。通常采用110℃-130℃烘干1-2小时,减量5%-10%为宜。

表面改性:木粉表面含大量羟基,呈强极性,而PE为非极性,两者相容性差。需用钛酸酯偶联剂、硅烷偶联剂或相容剂(如EAA、酚醛树脂粉)处理木粉,形成化学键或物理互锁结构,提高界面粘接力。例如,1%-2%的钛酸酯偶联剂处理可显著改善木粉与PE的分散性。

PE树脂选择

类型:常用高密度聚乙烯(HDPE)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(LLDPE),因HDPE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,更适合作为木塑复合材料的基体。

熔体流动速率(MFR):MFR较高的PE树脂对木粉的浸润性更好,可提升木粉分布均匀性,进而改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。例如,PVCSG-7或PVCSG-8型树脂因MFR较高,常被选为PVC/木塑复合材料的基体。

二、混合改性:优化材料性能的关键步骤

高速混合

设备:采用热混机(如200L/300L/500L)将PE树脂、木粉、相容剂、润滑剂、抗氧剂等助剂在高速搅拌下加热至100℃-120℃,使助剂充分熔融并分散于树脂和纤维中。

冷混降温:热混后的物料通过冷混机(如300L/600L/1000L)冷却至40℃-50℃,避免高温导致材料分解,同时排除水汽,确保颜色稳定。

密炼与造粒

密炼:将混合物料加入密炼机,在160℃-170℃下熔融共混,通过剪切力使木粉与PE充分混合,形成均匀的熔体。

造粒:熔融物料通过挤出机挤出,经水冷或风冷定型后切割成颗粒状PE木粉复合材料。造粒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(如145℃),避免PE分解,同时确保木粉分散均匀。

三、成型加工:赋予材料z终形态与性能

挤出成型

工艺:将PE木粉颗粒加入挤出机,在180℃-200℃下熔融,通过螺杆旋转将物料向前推送,经机头挤出形成管材、板材或型材。挤出过程中需控制冷却水槽温度,确保产品快速定型。

应用:适用于生产门窗框、地板、户外家具等连续性制品,工艺简单、效率高,但产品幅面尺寸受限。

模压成型

工艺:将混合物料铺装在模具中,在高温(160℃-180℃)和高压(10MPa-15MPa)下热压成型,适用于生产大幅面板材或异形制品。

优势:热压参数易控,产品内部结构均匀,泡孔分布少,物理力学性能优异。例如,热压法制备的木橡塑复合材料密度均匀系数大于0.87,湿稳定性远强于传统木质人造板。

注射成型

工艺:将PE木粉颗粒加热融化后,通过注射机注入模具中冷却成型,适用于制造形状复杂、尺寸精确的制品,如塑料瓶盖、玩具等。

要求:需控制注射温度和压力,避免木粉在高温下分解,同时确保产品表面光洁度。

四、关键技术参数与质量控制

温度控制

密炼温度:160℃-170℃(确保PE熔融且不分解)。

挤出温度:180℃-200℃(根据PE类型调整,如HDPE需更高温度)。

热压温度:160℃-180℃(促进PE与木粉界面融合)。

木粉填充量

木粉用量通常为30%-50%,过高会导致分散性差,力学性能下降;过低则成本优势不明显。例如,每100份回收PE中加入50份木粉时,需用1%-2%的钛酸酯偶联剂处理以改善性能。

助剂选择

相容剂:EAA、酚醛树脂粉等可显著提升木粉与PE的界面粘接力。

润滑剂:减少物料与设备摩擦,提高生产效率。

抗氧剂:防止PE在加工过程中氧化降解,延长产品使用寿命。

五、应用领域与优势

PE木粉复合材料结合了木材的天然质感和塑料的耐用性,具有以下优势:

环保性:可利用废旧塑料和木材加工剩余物,减少资源浪费。

耐候性:PE基体赋予材料优异的耐水、耐腐蚀性能,适用于户外环境。

加工性:可通过挤出、模压、注射等多种工艺成型,满足不同应用需求。

成本效益:相比纯木材或塑料,PE木粉复合材料成本更低,且可锯、钉、刨,加工性能优异。

1676011170125324.jpg

本文地址:/701.html